思路一变天地宽
——阳高“杏花节”后余思
发布时间: 2017-06-07
来源: 大同日报 大同市政府网

暮春的阳高“杏花节”已过去些时日了,但留下的启迪和思考却还在继续。
阳高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,脱贫攻坚靠什么?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:“扶贫开发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在于精准。”具体到阳高县,举办“杏花节”就是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之一。
地处采凉山与桑干河之间的阳高县,缺乏煤炭资源,金银矿藏储量太小,也不是城市近郊,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脱贫攻坚中无所作为,而是大有可为。因为这里有湛蓝的天空,有长城古堡和“水滑洗凝脂”的温泉,有独具特色的“黄彦沟羊肉”,有18.78万亩杏树,有大泉山红色旅游资源,有云林寺、许家窑人遗址、古汉墓群、安家皂古堡文化遗址,有杏泉峪、六棱山、小龙门自然风光,有约13公里明长城及23座边墩和4座火路墩,有悬云观、关帝庙、金场面等数十处历史文化遗存。把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,“对症下药”,集中发挥优势,创新依托杏果之乡一年一度借景办节庆的思路,推出全域旅游线路,开通了从恒安新区和周边各县区多个地点出发的本市旅游直通车,甚至开通了大同至北京朝发夕至的“阳高·九龙温泉号”客运列车,还举办了历时近两个月的杏花节原创诗词有奖征集等活动。于是,7万多人次的游客、上百家的客商,给在景区打工的村民带来了人均2800余元的收入。
小小守口堡村最有说服力。作为古代边塞茶马互市口岸,守口堡村素有“山西之肩背,神京之屏障”美誉,据说明代驻军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级。如今,在“旅游扶贫”的精准施策下,守口堡经历了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蝶变,不仅在“杏花节”的短短3天里,守口堡村景区日均客流量达5000多人,4家农家乐日均收入4000元,数十家小卖铺日均收入1200元,而且“修剪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”,招来桃花源(北京)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投资5亿元建设守口堡文化旅游产业区,通过“景村共建、村企一体化”的联动模式,以旅游开发促进周边农民致富,以景区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发展。
“变则通,通则久”,借梯能上房,借景能生财,借古能致富。看来,不是不能变,而是善不善变。思路决定出路,思路一变天地宽。
作者: 李生明
|